English

卫星移动通信前景如何

——国内卫星通信界人士座谈“铱星现象”
2000-04-12 来源:光明日报 文字整理/蔺玉红 摄影/刘平 我有话说

3月17日,铱星公司被宣布破产。耗资57亿美元的铱系统最终走向失败。从铱星的陨落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铱系统停止服务,ICO正在申请破产保护,卫星移动通信今后的发展前景何在?应如何有效地规避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风险?4月5日,《光明日报·电脑网络世界周刊》邀请国内卫星通信界的主要代表,就“铱星现象”进行了研讨。会议由本报记者蔺玉红和杨谷主持。

铱星失败原因何在

主持人:各位来宾都任职于通信领域,对于铱系统失败,你们是怎么看的?

郝为民(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公司总经理):铱系统是卫星移动通信的一个典型代表,是一个趋势。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科研的道路上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不能说铱星出现问题卫星通信就完了。铱系统失败的原因应从科研开发、投资、运营等多个方面考虑。

刘耀东(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高级工程师):从技术上看,铱系统采用星际链路,用极地轨道,将77颗星(后改成66颗)在极地汇成一个点,又要避免碰撞,技术太复杂。它又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网,呼叫、计费、通信管理是直接建立的,不受本地的通信网主权国家的管理。以上原因造成此系统技术风险过大。从投资市场看,当时定位是为白领阶层的国际商务者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有人使用无缝隙覆盖的手机服务,但因定位在白领以上阶层,市场份额受到影响,收支不能相抵,走向失败也是必然的。

李兴林(爱科通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由于前几年全球许多咨询机构无视地面移动通信与卫星移动通信的差别,对卫星移动通信市场盲目乐观,在市场预测时大都以蜂窝网的移动通信用户量的1%-3%作为参照进行预测,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大蛋糕”。铱星公司在运营前进行市场调查时,可能未发现问题,在其营销策略上仍以普通的移动用户为主,忽视了现有市场,利用蜂窝网运营商进行分销。由于蜂窝网运营商对特殊行业用户不熟悉,而在铱星推出的同时,海事卫星的经营者也采取了有效的竞争策略如降价等,来保护其市场,使得铱星在短期内无法进入市场,难以实现其赢利目标,被迫破产。

张光(中国交通通信中心副主任):铱星系统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市场定位失误。八十年代初,开始推出铱星计划时,决策者没有预见到GSM网会有今天的迅猛发展,正式投入运营后用户数量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转。二是技术虽然先进但不成熟,铱星所采用的星际交换技术不能像预想的那样实现信号在卫星间的自由切换。三是商务运作上的失策,铱星系统没能按承诺及时还款付息和实现股东利益,银行停止贷款、股东撤回投资、股市停盘都对铱星造成致命打击。

铱星现象教训何在

主持人:铱星停止服务了,国内912个铱星用户怎么办?

郭刚(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用户是我们的上帝。中宇公司会严肃认真地解决国内铱星系统用户的通信和善后问题。为了保证现有铱星用户通信不中断,中宇通信公司推荐用户选择我公司提供的另一个基于CDMA技术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即全球星系统。该系统的双模和三模手机,不仅可以使用全球星卫星网络,在地面蜂窝网覆盖区内,用户也可选择使用现有的地面蜂窝网络。在全球星系统覆盖不到的地方(如极地、海洋),用户也可以选用海事卫星系统。

张光:铱星破产后,Inmarsat的中国签字者,负责运营、管理中国境内业务的电信实体——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为了尽快解决原铱星用户的燃眉之急,也迅速出台了一项商务政策,即原铱星政府用户只需提供他们铱星手机的设备序列号,外加1万元人民币,即可到中国交通通信中心换成一部最新型的INMA便携式陆用终端(个人和企业需交纳一定数目的保证金)。目前,铱星用户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Inmarsat国际卫星移动系统,另一个是GlobalStar全球星系统。

主持人:在这场破产赔偿案中,中宇公司作为运营商应负什么责任?

郭刚:从法律的角度看,系统运营商给用户提供系统服务,通信设备厂家卖相关的通信设备,用户通过两个合同构成了一个消费过程。我想,电信运营商也和其他行业的服务提供者一样,它提供的服务是以其本身的能力为前提的。铱公司破产倒闭,铱系统停止服务后,中宇通信公司作为中国服务区的业务的提供商已经无法继续向用户提供服务。我们是在不可抗拒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停止北京关口站的通信服务,我们和用户一样也是受害者。中宇通信公司一直致力于发展我国的卫星移动通信事业,并把满足用户的通信需要和向用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为己任。为此,除了上述的转网方案外,我公司正在制定包括回购铱星用户手机的方案。对于那些转换用全球星手机的原铱星手机用户,由于全球星手机零售价格低于回购铱星用户手机价格所形成的差额,中宇通信公司将退给用户。同时转网用户还会获得免两个月空间使用费的优惠。具体的善后方案马上就会出台。

主持人:从铱系统失败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阚凯力(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研究院博士):中宇公司同时代理铱星和全球星两个相互竞争的卫星系统,这是极端不合理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外商无法合作、公司无法运营、使用者无所适从,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打破竞争、引入垄断。

通过铱星现象,我们要真正吸取经验教训,从中挖出病根在哪,彻底解决。我认为铱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军转民的方案,但不适合作民用。技术上领先的国家不只一次把技术包袱转给中国。我们应对一些外来技术认真加以分析,作出适合我国国家利益的选择来。

当初上铱星这个项目恐怕没有从市场角度来统盘考虑。经济效益应该成为检验科学技术的主要标准。

杨培芳(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这么快,市场变化得也非常快,要做出正确的技术选择有时也很难。铱系统的失败,是技术专家无视经济规律的结果,归根到底是经济选择技术而不是技术选择经济。中国目前正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过渡,要考虑经济驱动的问题。

赵玉民(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卫星通信处副处长):铱星现象同时也体现出一个规律,即通信市场要严格用市场规律来约束,要尽量避免强制性命令。如果形成政府扶持、多体经营、公平竞争的局面,中国的电信产业将会有大的发展。

郝为民:通过“铱星现象”我们可以进行一下深入的总结,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在新的起点上有一个提高。

一、科研方面:

1.科研开发一定要和实际需要相结合。铱星的想法很好,但就是有些超前。铱星公司为了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的个人通信,要求星际交换,要尽量减小手机的体积和重量。陆地的东西少了,天上的东西就要很复杂,成本也就上去了。其实,铱星手机用户要在海洋、沙漠地区通信,对体积的大小并不是很在乎。因此,一定要注意技术的进步和实用性的问题。

2.技术和现行国家的政治、法律相协调的难度不容忽视。全球通信迁涉到的法律、主权和规范问题太多了,做起来很难。全球就有一个主控站、一个网管中心,所有计费系统都在美国,主权国家对落地权有很多要求,铱星公司和主权国家协调,花费了很多时间。

3.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不能太长。铱系统一直想完善再完善,10年后投入商用后才发现,铱星的目标用户和市场都被地面网抢走了很大一部分。如果按计划铱系统在1995、1996年推出来,手机有一点毛病,大家也能接受,绝不会变成今天这样。因此,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进度一定要把握好,同时考虑相关行业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技术和战略。

二、投资商方面:

1.作市场调查时要冷静一些,要动态考虑。当时的调研报告称铱星手机将拥有几百万用户,80%在亚洲,亚洲用户的相当一部分又在中国,按这个预期,投资回报是相当高的。这个数据在当时也许是对的,但要经常调整。不光是铱系统,ICO系统、全球星系统,为了说服投资者,往往也都用这些数据。这些调查都不是很客观。

2.应该尽量吸收有影响的运营商参加进来。通信和家电行业不一样,通信有一个已经存在的网,你是搞公网,不是搞专网,铱星这么大的系统,应和地面网联结起来。运营商懂网,这样就能吸纳他们的一些不同意见,容易早点发现问题。另外,运营商进来,投资风险相应也可以减小一点。

三、运营商方面:

1.运营商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谁,是搞什么的。搞运营的企业要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需要的是高质量、实用的服务,技术不一定很先进。不同的企业,对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兴趣。和对手竞争,首先要考虑怎么利用现有的网,定位很重要。

2.运营商选择一个系统时,最好标准是国际上公开的,专利越多的系统,对运营商越不利。GSM标准统一,发展很快。铱系统是摩托罗拉公司的专利,我们自己开发是不可能的,受限制很厉害。运营商在这点上要尽量减少自己的风险。

我们犯的错误已经都总结了,以后能不能不再犯?政府管什么,企业管什么,应该严格分清。比如,用不用哪个系统,我认为这完全是个企业行为,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可以让企业去决定。企业要为投资者负责,赔了,得说出理由来,现在都是国有企业,赔了跟自己也没多大关系,以后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卫星通信出路何在

主持人:像Inmarsat海事卫星系统和ICO系统,有没有遇到类似铱星这样的问题?

赵玉民:Inmarsat的经营策略是“不同地面蜂窝网直接竞争,而是作为地面网的一个补充、延伸,和地面网共同发展”。因此,Inmarsat在海上和航空通信领域及陆地的应急战备、抢险救灾、野外作业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另外,Inmarsat的技术比较成熟,主要用于海上定位、通信和遇险搜救,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商务操作上规避了风险,首先,Inmarsat第一代卫星是租赁的,无需各国股东一次性地投入巨额资金,也无需面对大规模融资而带来的金融风险。其次,Inmarsat积极有效地与各国政府合作,以较少的宣传投入却赢得了大量的用户群。Inmarsat已经在全球发展了16万多的卫星移动用户,得自空间段的收益不但足以支持Inmarsat系统自身的运营、维护和更新,而且使各国股东的投资也得到了可观的回报。

李兴林:铱星系统的失败给ICO系统及其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敲醒了警钟。ICO系统源于海事卫星系统,是海事卫星组织1995年发起建设的,ICO系统具备海事卫星一样深厚的用户基础和成熟营销渠道,系统设计吸取了海事卫星多年运营的经验,同时兼顾了未来电信发展的趋势。但受铱星运营进展不利的影响,致使系统融资一度陷入困境,在铱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后,ICO公司因资金困难也步其后尘申请了破产保护。幸运的是,目前ICO公司获得了McCAW领导下的EagleRiver集团注资重组,使ICO系统得以继续建设与改造。ICO公司重组为新ICO的工作进展顺利,有望在今年5月中旬彻底走出破产保护。

主持人:铱星的失败是否说明卫星移动通信缺乏市场?

张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并不缺乏市场,原因有两个:1.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目前只能覆盖到地球2%的表面积,全球还有98%左右的陆地和海洋没有被覆盖。2.由于用户数量和通信量的严重制约,在一些地广人稀的区域建设并长期运营GSM蜂窝网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卫星移动通信市场是大有前景的。

李兴林:从海事卫星自海上发展到陆地、航空其几十年来的成功运营来看,卫星移动通信的市场是有效存在的,特别是在航海、远洋运输、科学考察、石油天然气勘探、地质、特种旅游、抢险救灾、新闻报道、林业等。卫星移动通信用户定位是在地面通信无法良好服务的地区需要进行语音或数据通信的特殊群体。

杨培芳:电信的竞争要从低层次的竞争,过渡到高层次的竞争,要选择一种错位的竞争,不要选择对抗的竞争,除非有特别独到之处。频率资源越来越宝贵,应把宝贵的频率资源让给必需移动的消费者。我认为卫星移动通信绝对不可能和地面网类比,从整个市场来讲,大众化的移动卫星通信还是地面网的延伸,“空中高速公路”最终还应依靠光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